爱康慧
文章导航:
互联网医疗,打通智慧医疗最后一公里
2018-05-18

健康话题受全球关注,我国也是高度重视,近几年每年都在国家重大专项中部署多个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

想要了解无创生理指标测量、基于AI的测量数据分析、基于大数据的健康体检数据和测量数据的智能分析等前沿技术,就不能错过朱珍民博士在中国医疗科技大会上为我们带来《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精彩分享。朱珍民博士为航天二院博士毕业,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移动计算和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物联网技术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也催生“智慧+”的概念,给医疗产业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变化?其中康复机器人作为正在强势崛起的生力军,备受各方瞩目。

曹其新教授将会带来[url=]《基于云平台的下肢康复医疗机器人系统[/url]》的演讲,届时大家将会在这里解决心中的疑惑。曹其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制造与生命质量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互联网医疗经过几年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也面临不少争议,今年5月份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互联网医疗新政更是把争论推向高潮。

互联网医疗现状如何,今后的互联网医疗该如何发展,医疗信息化长期耕耘者、探索者与布道者陈金雄与你共同探讨《互联网医疗再思考》。陈金雄是《迈向智能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与《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互联网+医疗健康》丛书主编。

文章摘自“搜狐网”

热点推荐
专家观点
口罩...
口罩分为医用口罩和非医用口罩、(及最新确定的)民用卫生口罩。目前,我国口罩标准主要规范了民用防护和医用防护两大领域。民用防护型口罩标准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主要适用于颗粒物防护,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复工复产大量使用的阻隔型口罩(平面型口罩为主)无法满足上述两个标准要求。医用领域标准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主要适用于医疗机构场所。但是,根据口罩使用场景及使用人群,普通群众使用的卫生(阻隔型)口罩没有合适标准。为更好满足疫情期间群众对卫生口罩的迫切需求,便于生产/转产口罩的企业采标应用,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市场监管,中产协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成立工作组对相关标准和市场进行了论证研究,并紧急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简称中纺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的立项申请。3月11日,中产协正式发布T/CNITA 09104—2020《民用卫生口罩》标准。
谷医生专家2020-06-03
正确佩戴口罩...
      先来了解一下口罩。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其他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一次性口罩来说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其中内有鼻夹金属条,一次性口罩的反面颜色比较浅,反面朝内。也就是说颜色浅的一面,紧贴我们的脸部,另外还需注意有金属条的一端是口罩的上方,不要戴颠倒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两面,上方下方后,离口罩的正确戴法就不远了。把手洗干净,确保口罩颜色浅的一面朝内,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最重要的一步需要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皱褶,更好覆盖鼻子,嘴巴。 
陈翔主任医师2020-06-29

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医师入驻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爱康慧 苏ICP备18059135号-1 24小时客服热线:400-007-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