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慧
文章导航:
细胞手术机器人
2018-05-18

细胞手术机器人代表了医疗机器人发展的一个最新前沿。这项革新技术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自动化微纳操作工具,可在单细胞和亚细胞层面上实现各种复杂的手术操作,从而为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

孙东院士将于大家探讨《应用机器人技术实现精准细胞手术》,详细的讲述了最前沿的科技将会为医疗机器人带来怎样的发展,我们今后的手术治疗将会做出何种改变。孙东院士目前担任香港城市大学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及讲座教授。

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是组织缺损,3D打印为实现精准医疗,解决组织修复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手段,而这项技术也在生物、仿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了解最新的3D打印技术该如何在医疗领域中运用,3D打印会为医疗体系带来哪些转变,那就不容错过由胡庆夕教授演讲的《3D打印在精准医疗领域进展》。胡庆夕教授为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国家级)主任,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增材制造与组织修复)学科带头人。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几年在抗肿瘤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进展较快的领域,目前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的肿瘤免疫治疗包括PD-1/PD-L1单抗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这些针对肿瘤病人的免疫治疗方法如何精确的应用于临床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领域。

张毅教授将为大家带来《精准肿瘤免疫治疗》的精彩演讲,主要阐述了肿瘤免疫方法的精准临床运用。张毅,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免疫治疗中心主任;河南省肿瘤免疫治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肿瘤免疫和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健康医疗大数据,让数据管理你的身体

以成套独创智能医疗器械和解决方案、案例大数据智能管理,构建线上线下专业心脏康复服务体系,是目前发展的方向。

而大数据要如何才能完美服务每个人,在大数据之下,我们每个人要如何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由吴健康教授为大家带来《智能感知与大数据智能构建三期心脏康复专业服务体系》将会为你答疑解惑。吴健康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传感网络和应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一个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1、医疗大数据。2、规则与禁忌。3、按量收费。

文章摘自“搜狐网”

热点推荐
专家观点
口罩...
口罩分为医用口罩和非医用口罩、(及最新确定的)民用卫生口罩。目前,我国口罩标准主要规范了民用防护和医用防护两大领域。民用防护型口罩标准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主要适用于颗粒物防护,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复工复产大量使用的阻隔型口罩(平面型口罩为主)无法满足上述两个标准要求。医用领域标准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主要适用于医疗机构场所。但是,根据口罩使用场景及使用人群,普通群众使用的卫生(阻隔型)口罩没有合适标准。为更好满足疫情期间群众对卫生口罩的迫切需求,便于生产/转产口罩的企业采标应用,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市场监管,中产协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成立工作组对相关标准和市场进行了论证研究,并紧急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简称中纺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的立项申请。3月11日,中产协正式发布T/CNITA 09104—2020《民用卫生口罩》标准。
谷医生专家2020-06-03
正确佩戴口罩...
      先来了解一下口罩。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其他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一次性口罩来说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其中内有鼻夹金属条,一次性口罩的反面颜色比较浅,反面朝内。也就是说颜色浅的一面,紧贴我们的脸部,另外还需注意有金属条的一端是口罩的上方,不要戴颠倒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两面,上方下方后,离口罩的正确戴法就不远了。把手洗干净,确保口罩颜色浅的一面朝内,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最重要的一步需要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皱褶,更好覆盖鼻子,嘴巴。 
陈翔主任医师2020-06-29

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医师入驻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爱康慧 苏ICP备18059135号-1 24小时客服热线:400-007-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