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慧
文章导航:
市政府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
2020-03-24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宁政发〔2016〕194 号 

  市政府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 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2 号)、《省政 府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 意见》(苏政发〔2016〕15 号)精神,切实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 本生活和护理水平,现就进一步完善我市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 理补贴(以下简称两项补贴) 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原则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坚 持做好政策衔接,统筹资源,规范管理,加强考核,完善残疾 人专项福利政策,着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不断健全残疾人 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 残疾人,形成家庭善尽义务、社会积极扶助、政府兜底保障的 责任共担格局,为残疾人更有尊严地幸福生活创造条件。 

  二、主要内容 

  (一)补贴对象 

  1.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 生活支出,对象为低保家庭内的残疾人;低保家庭外无固定收 入的智力、肢体、精神、视力重度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在低 保标准 2 倍以内的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特殊困难残疾人;无业 无固定收入的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 

  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 长期照护支出,长期照护是指因残疾产生的特殊护理消费和照 护服务支出持续 6 个月及以上时间。对象为残疾等级评定为一 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 

  (二)补贴标准 

  1.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低保家庭内的重度残疾人按照低 

  保标准 50%发放生活补贴;低保家庭内的非重度残疾人按照低 保标准 25%发放生活补贴(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按照低 保标准 40%发放);低保家庭外的无固定收入智力、肢体、精神、 视力重度残疾人按照低保标准 100%发放生活补贴;家庭人均收 入在低保标准 2 倍以内的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特殊困难残疾人 按照低保标准 60%发放生活补贴;无业无固定收入的三、四级 精神、智力的残疾人按照低保标准 40%发放生活补贴。 

  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镇、农村均按 130 元/月·人的 标准发放;对其中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内的居家重度残疾人, 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 400 元/月·人标准的助残服务。 

  (三)资金保障  

  两项补贴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筹集。市级对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他区补助 50%。 

  (四)补贴形式  

  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采取由金融机构以打卡的形式发放。对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内居家重度残疾人的助残服务,由社会服务机构具体实施。 

  (五)政策衔接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同时申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既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又符合老年、 因公致残、离休等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 条件的残疾人,可择高申领其中一类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 贴(津贴),不重复享受。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残疾儿 童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可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或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残疾人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不计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 

  三、申领程序 

  (一)实行自愿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由残疾人向户籍所 在地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受理窗口提交书面申请。残疾人的法 定监护人,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所在村民(居民) 委员会或其他委托人可以代为办理申请事宜。申请残疾人两项 补贴应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提交户口簿等 证明材料。 

  (二)坚持逐级审核。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依托社会救助 服务窗口,向社会公开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须知、制式申请材 料、办理流程图等信息,方便申请人知悉办理事宜。建立“一 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对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进行初审。 

  初审合格材料报送区级残联对残疾人类别、等级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送同级民政部门审定。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要依托居 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对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审核。审 定合格的由民政会同残联报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 

  (三)严格补贴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按月发放,补贴资 格审定合格的残疾人自递交申请当月计发补贴。防止和杜绝冒领、重复领取、克扣现象。非经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任何人不 得代为保管账户存折。 

(四)做到定期复核。采取残疾人主动申报和发放部门定 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定期复核制度,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定期复核 内容包括申请人资格条件是否发生变化、补贴是否及时足额发 放到位等。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各区、各有关部门 要将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残联配合、 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做好补贴资格审定、补贴发放、监督管理等工作,推进残 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相关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制度 有机衔接。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及时足额安排补贴资金及工作经费,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顺利实施。残联组织要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作用,及时掌握残疾人需求, 严格残疾人证发放管理,协同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相关审核工作。 

  (二)及时完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已经实施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名称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应及时更名。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全面掌握完善后的残疾 人两项补贴制度精神和内容。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宣传解读残疾 人两项补贴制度,确保残疾人及其家属知晓残疾人两项补贴制 度内容,了解基本申领程序和要求。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市场及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健全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促进残疾人服务业健康发展。 

  (三)强化监督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各区、各有关部门 要切实加强两项补贴的监督管理工作,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残疾人两项补贴应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参照最低生活保障公示程序和内容进行公示,注意保 护残疾人隐私,不得公开与补贴审核无关的信息。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套取补贴资 金等违法违规现象。民政部门要会同残联组织定期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绩效评估,及时处理残疾人及其他群众的投诉建议,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要统筹建立统一的残疾人两项 补贴工作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加强对基本信息的实 时监测、比对、归纳分析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南京市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细则》(宁政规字〔2012〕25 号) 第十四条第二项对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增发低保标准 20% 低保金的规定取消,第三项对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按低保 标准 130%发放低保金调整为按 100%发放低保金;取消此文件 之前出台的涉及残疾人的重残补助、残疾人护理补贴、特殊困 难残疾人生活救助等相关补贴;按照以往政策已经发放的,并 且与本实施意见中的重复部分,文件下发执行前发生的月份实行差额补发。 

 


热点推荐
专家观点
口罩...
口罩分为医用口罩和非医用口罩、(及最新确定的)民用卫生口罩。目前,我国口罩标准主要规范了民用防护和医用防护两大领域。民用防护型口罩标准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主要适用于颗粒物防护,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复工复产大量使用的阻隔型口罩(平面型口罩为主)无法满足上述两个标准要求。医用领域标准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主要适用于医疗机构场所。但是,根据口罩使用场景及使用人群,普通群众使用的卫生(阻隔型)口罩没有合适标准。为更好满足疫情期间群众对卫生口罩的迫切需求,便于生产/转产口罩的企业采标应用,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市场监管,中产协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成立工作组对相关标准和市场进行了论证研究,并紧急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简称中纺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的立项申请。3月11日,中产协正式发布T/CNITA 09104—2020《民用卫生口罩》标准。
谷医生专家2020-06-03
正确佩戴口罩...
      先来了解一下口罩。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其他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一次性口罩来说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其中内有鼻夹金属条,一次性口罩的反面颜色比较浅,反面朝内。也就是说颜色浅的一面,紧贴我们的脸部,另外还需注意有金属条的一端是口罩的上方,不要戴颠倒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两面,上方下方后,离口罩的正确戴法就不远了。把手洗干净,确保口罩颜色浅的一面朝内,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最重要的一步需要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皱褶,更好覆盖鼻子,嘴巴。 
陈翔主任医师2020-06-29

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医师入驻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爱康慧 苏ICP备18059135号-1 24小时客服热线:400-007-0017